【游记】九色甘南 梵天净土(第二季)多彩圣地
【原创】净行者-逍遥公子
【缘起】
喜欢藏民纯洁朴素的执着信仰,钟情于色彩浓丽饱和的传统建筑,着迷于藏传佛教博大精深的教义,这一切都指引着逍遥公子踏上了去往 甘南 拉卜楞寺 的路途。
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看到,俯视山坡下宏大的寺庙群时,心中暗想一定要去一次 西藏 亲眼看看那些喇嘛庙。其实,当时的逍遥公子并不知道至今有280年历史的拉普楞寺,作为藏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却不在 西藏 ,而是在 甘肃 南部(俗称 甘南 ),占据了大半个 夏河 县。
拉卜楞寺 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 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国内现存格鲁派传统僧学保存最完善的地方,国内佛法教学的巅峰,以佛法讲修的精严及僧人戒律的清净而闻名海内外,也是藏传佛教僧人向往的国内最高学府,全世界最有名的藏密学院,保留有全国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其实80年代这里就开始对外开放,只不过不被世人所知。
拉卜楞寺 寺院规模宏大地位崇高,是 甘南 地区寺院的代表,但她的美,不仅由于外在的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彩幡,鳞次栉比的崇楼广宇,更在于内在的悠远的历史,宗教的魅力。
自驾线路
刚刚还是满目以清真寺为代表的建筑物,处处若闻《古兰经》朗朗诵读声,转眼间,身后景物,却被眼前神采飞扬旌幡取代,山上旌幡在望,山下旌幡处处飘扬,五彩旌幡,仿佛专门迎接远道而来的逍遥公子。
驱车来到了位于 夏河 县城西0.5公里处,只见这里两山夹一谷,哗哗雪山水从 拉卜楞寺 前流过,苍山在,水长流。流水带着佛的旨意,不舍昼夜,流向遥远的大海。 拉卜楞寺 却总是青春常驻,永世不老。
朝左佛门,往右红尘,一条街道,街道左边就是 拉卜楞寺 ,右边就是 夏河 生活城区。 拉卜楞寺 与县城,一河相隔,分开了就是“红尘浊世”与“喜足净土”。
尚未正式进入 拉卜楞寺 ,逍遥公子便见满街悠闲踱步的藏香猪,心中不免有些诧异
拉卜楞寺 人称小布达拉宫,规模宏伟,大到一眼根本望不到头。这里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拉康)、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学院建筑(扎仓)、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僧舍不下万间。
世界第一转经长廊
来到 拉卜楞寺 才知道什么是原始的淳朴的藏传佛教寺院。停车场旁就在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前,3800多个转经筒,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似一个大型围墙,神圣与平凡,灵殿与尘世,就在这一墙之隔。
藏传佛教中念经转经是信徒的人生大事。转经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拉卜楞寺 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转经长廊,每个转经筒触摸一次,最少也要个小时才可以转完一圈。
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
无数经轮,排列有序,工整地安装墙壁上,旋转在长长的走廊间,如日月星辰,转换出美好的人生与未来。走过长长的转轮队列,在经轮上留下自己急促的手印,不经意间逍遥公子发现经轮被拭擦得铮亮铜香。
每个经筒有十几斤,全程要是转下来不仅可以起到坚定信仰的目的,也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虔诚的朝拜者,手持并轻摇铜质的或大或小的经筒,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地朝拜着。
一路见到的转经的藏民都是从头一个个转到尾,男女老少,都是虔诚的信徒。
转经筒已经饱经风霜,斑驳粗糙,就像虔诚的藏民的面孔,专心而不容亵渎。
多少年来,这转经筒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
经轮哗哗转,游客比肩接踵来,争先恐后去转动经轮,目的只有一个,来到佛的世界,为自己的家庭与亲人祈祷福祉。但转经忌讳半途而废,所以,来到了这里,如果不打算转完,奉劝你干脆就别碰它了,拍拍照留个纪念就可以了,真正转经的也都是当地的藏民。
每个经筒雕花考究,颜色精美、多采,用赤橙黄绿青蓝等色彩,既醒目又庄重。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逍遥公子在灵魂深处敬佩着他们的虔诚,感叹着信仰的力量。
【独白】
转经时会看到满面沧桑的藏民,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重复着他们的朝圣之路。无论怎样的容颜,也无论怎样的生活,不管别人的眼光,也不理外人的说词,他们每天,每年都这样转着,这样的转经也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在这转经的信徒不计其数,左手捻念珠或划转小型转经筒,右手推着近一米五高的转经桶,口念六字真言,或用心默读,身体微向前倾,不知疲惫地虔诚向佛。
不远的 临夏 还是穆斯林的天下,这里就是喇嘛和藏民的世界了,怪不得有小 西藏 之称,到处都有虔诚的藏民,在各个地方不知疲倦的转啊转,他们的一生都消耗在这样的路途上,让你逍遥公子深刻地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拉卜楞寺 的入口其实是开放式的,只有在进入几个主殿的时候,才需要查验门票。寺内年轻会汉语的喇嘛来担任义务讲解员,这已经成为 拉卜楞寺 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贴士】
进入殿内是禁止带帽子和墨镜的,当然不经允许不得拍照。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进入寺院范围后,按照佛教徒的习惯,都是顺时针右绕。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和经轮不得逆转。
藏汉混合庙宇群落
全寺所有梵宇,以藏汉混合式与汉式为主,其建筑外石内木,庄严巍峨,紧密严整,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
墙顶上两圈深褐色的部分是用一种植物建造的,应该是藏式建筑特有的风格。
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
如果仅仅是参观寺庙,可以不购买门票。但如果想进入寺庙内,则需要购买40元的门票,购买门票的则会有喇嘛带队进入寺庙,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逍遥公子和一帮游客一起等着开门进寺,只有一个小小的能容纳两个人挤挤进去的门就是它检票的门,然后这一帮人等着讲解的人开佛堂的大门,乌泱泱进去,好几十人就这一个讲解,不过十分肃静。
一进院,映入逍遥公子眼帘的是一座黄色的典型藏式楼宇。
房檐悬挂着的彩布帐帘随风飘摇,见此情景,逍遥公子不只为什么忽然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二进院子内,则是一栋绛红色的庙宇。在 拉卜楞寺 ,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
高大威严的殿堂,颜色以褐色、黑色为主色调。用大面积的褐色涂墙,黑色勾窗边,在房子椽头和门窗处,大都悬挂着大帷幕,窗户帷幕以白色花边布为主,正房帷幕以黑色毛织面料为主,主要是为了遮蔽高原强烈的阳光。
远远地望见,博物院是一个典型的藏式风格建筑,只是黑色帷幕上的图案与殿堂略有不同,且没有金顶装饰。
来之前,看攻略概括到:一座 拉卜楞寺 ,亲历了佛教的兴盛与衰亡全过程。据记载,期间,整个 拉卜楞寺 被大破坏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拉卜楞寺 ,永久记忆着佛世界的重重磨难、浴火重生历史。
因为买了门票,全程有喇嘛讲解,且有专人为逍遥公子打开那扇紧锁着的门,顿觉这几十块钱花的值了。然而,不曾想最大的惊喜还深藏其中。
【雅趣】“花儿”为什么这样艳?
博物馆内的酥油花馆是绝对值得一去的地方。 拉卜楞寺 最吸引人的则是著名的酥油花,它凝聚着艺僧们的智慧与艰辛。
拉卜楞寺 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 的“酥油花”十分有名,它凝聚着艺僧们的智慧与艰辛。
藏传佛教中的酥油花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圣物,它起源于 西藏 。公元641年, 文成 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一尊,在大昭寺内供奉。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宗喀巴学佛 成功 以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这就是酥油花的来历。
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黄白色油脂,每20公斤牛奶提炼1公斤酥油。酥油花,就是用牛奶油制作的花。以奶油制花,把本来属于一遇热温就还原成液体的牛奶油雕塑成固体的形状,而且色彩还要象鲜花一样,具有审美功能,这能行吗?对于身怀绝技的 拉卜楞寺 的僧人们来说,这都不是事,只是制作过程极其艰苦!
手是有体温的,而且为37℃左右的恒温,用手触摸酥油膏、拿捏酥油膏,这酥油很容易溶化。鲜花是有色彩的——花朵是红的,花叶是绿的,花茎是紫红的,而酥油呈黄白色,这着色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这些问题难不倒充满智慧的艺僧们,深入血液和骨髓的信念能够战胜一切障碍和困难。
先解决手温的问题。 拉卜楞寺 地处青藏地区,这里的 夏河 之水是圣洁之水。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高原最冷的月份,寺内专司担水的僧人从 夏河 挑来一担担冰冷刺骨的雪水,注入一只只木桶。艺僧们则在洗净双手之后,一人捧一只水桶,将两手缓缓放入刺骨的冰水之中。
隆冬时节,信众们将纯净的白酥油送到 拉卜楞寺 ,寺中的僧艺们在其中揉进各色矿物染料制成塑造用的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间中搭架塑造。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雪水中降温,一次又一次......温热的双手刚一接触零度的寒水,首先发出强烈反映的是心脏,像被电击一般,整个人突然间颤抖起来。几乎是同时,热血贲张的血管仿佛被注射了强力冷却剂,冰透肌骨的寒气沿着手指、掌、臂、胳膊的路线向人体的纵深推进。寒气所过之处,曾经鼓胀的血管瞬间萎缩了下去。胸、腰、大腿、脚,直至中枢神经——大脑,人体所有器官都被寒气充塞和包围,并发出各种信号:寒颤,肤色变红、变紫、变白,乃至于心脏也不得不通过瞬间加速跳动来抵御严寒。
艺僧们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点点滴滴滚落大地,粗粗的喘息声隐约可辨。但是,对佛祖虔诚的信念坚定了意志。此时此刻,没有人紧锁眉头,没有人大喊,没有人高叫,更没有人退却。相反,艺僧们的头脑因为冰水的浸润而更加清醒和冷静——尽快地将手臂、手掌、手指乃至整个体温降下来,再降下来,一直降到与冰水同温:零度!唯其如此,他们的双手才能与酥油亲密接触,才能将极易溶化的酥油膏雕塑成一朵朵生动的鲜花。
时间在分分秒秒中逝去。入夜,酥油灯的柔和烛光照亮了艺僧们坚毅的脸庞;清晨,瑰丽的霞光又把他们从简陋的地铺上引领到了水桶旁。一天又一天的反复冷却,也是对身心的煎熬。
在水桶边坐久了的艺僧们,其手关节、踝关节……直至所有的关节都处于临界的僵硬状态。在塑造酥油花之前,他们自己确先成了一座座塑像!
作坊里,静寂无声。为了避免体温的升高,艺僧之间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墙角无名的虫子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吟唱着。他们手捧芬芳的酥油,在静得能听见银针落地的氛围中,以赤诚之心和灵巧的手指与酥油对话。
黄白色的酥油被小心翼翼地搓揉、拿捏,其形状像有灵性似的在向花朵、花瓣、花叶、花茎渐渐靠近,靠近,再靠近……艺术品不是孤芳自赏,只有通过展示被人们欣赏、称赞才会获得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否则就是一张白纸。
拉卜楞寺 的酥油花不仅可以尽情的欣赏,还可以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拍摄,这些艺术品如今能通过网络展示和分享,是一份幸福 和美 好,是佛陀的恩赐。
走在寺院与寺院间的巷子里,不远处山脚下宏伟大殿上的金顶尤为醒目,它像是一面旗帜召唤着信徒与参观者。
拉卜楞寺 和大多数藏式庙宇一样,拥有体量高大、色彩艳丽的经堂和佛殿,每日诵经拜佛的僧人不在少数,漫步在空旷的院落中依稀能听到虔诚的诵经声。
拉卜楞寺 的庙宇建筑群落在半山腰上铺陈开来,大多是金顶红墙的藏式建筑,殿顶有各样鎏金的装饰,每座大殿都有自己的风格,整个建筑群则雕梁画栋,十分恢弘。一般游览 拉卜楞寺 的方式都是顺时针绕寺一圈,这也是藏传佛教的朝圣仪式。
这些佛堂的里面都保留了几百年不变的样貌,唐卡上能看出年岁和历经岁月依然鲜活的工艺,浓郁的酥油味让汉人多少有些不适应。
漫步在 拉卜楞寺 华美而庄严的建筑物间,从这个院落进,那个院落出,仰望高坐的佛像,放眼佛如人一般各或各样动作,逍遥公子暗想,莫非自己的前世,曾在此长久叩拜虔诚祈祷,因不入法眼,难成正果,也就沦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曾许愿今生今世一定要再来叩拜不可?焉能不产生深深的精神震撼!
别看300多年的历史年份不长,跟那些动辄千年的藏地古刹相比还是太年轻,可这并不能抹煞它作为藏地规模浩大的庙宇建筑之一的气势。按官方的说法, 拉卜楞寺 是格鲁派的最高学府,藏传佛教最完整的教学系统也保留在这里。
由此可见,这里旣是寺庙,又是大学学院,静谧安祥,没有商业气氛,没有铜臭味,真是一块难得的净土啊。
因为对藏传佛教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在里面晃悠的时候主要以看建筑为主,在逍遥公子这个外行人看来,所有的藏传佛教建筑都长一个样子,非常具有辨识性。
漫步 拉卜楞寺 ,身边的人要么是最经典的一袭红袍,要么是传统的藏族服饰,要么是时尚的流行装,尽管才刚刚进入十月,但身边的人群都已经裹上了厚厚的衣装,因为即便是太阳爬得很高,但是在近三千米的海拔上,阳光也有些乏力。
博物馆,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所在。逍遥公子没有想到在一座庙宇中竟然也有博物馆。
整个建筑群以 东北 及 西北 之白塔为标志,藏民到此都要围着它转三圈,被称之为转塔。
“神变白塔”高耸入云,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白塔、经筒,是透进藏族人灵魂里的阳光。
一路上走进、路过了太多的门,但不论它是简单古朴的纯木色,还是五彩斑斓的雕花红门,逍遥公子深知这是通往信念的大门。
随后,逍遥公子开始依次走进一个个寺院的小巷,逐个寻觅探寻 拉卜楞寺 六大学院(也叫六大扎仓)。
他用手触摸世界藏学府庄严的红色院墙,感觉每一颗沙粒都是有故事的。
僧舍围着寺庙,就象像星星围着月亮。高大的庙宇旁则是一排排低矮的小房子,里面住的就是研习藏传佛教的学生们,他们虽然住在这么破旧的院落里面,仍然在诵念着经文,在膜拜着佛祖。
红墙是 拉卜楞寺 一大特色,好像扎仓都是一些红墙建筑。在一些白色的藏式建筑中,十分醒目。这是高规格的僧舍,现在都已产权私有化,贵的要五六十万。
穿越一些低矮的房子和院子,这里是喇嘛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对于这些喇嘛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大学,他们学习佛经,也学习藏族的一些传统技艺和医学等知识。
据介绍,喇嘛级别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将家人接来同住,所以寺院里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这样的宿舍,只是在逍遥公子看来,过于清贫,似乎这样的生活和环境长年没变过,二十,三十年前或许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几乎走到任何地方都能见到身披红色袍子袈裟的喇嘛,有青年,有小孩,也有长者。俗世的人群里,红色的袍子极为显眼。
下课了,喇嘛们行色匆匆地走来,迎面碰见的年轻红衣喇嘛,他们脸 上高 雅的气度透溢出睿智的灵光。
僧侣们在寺内上课由寺庙免费供餐,下课回家后就要自己做了,生活费基本上都由家人提供,藏民家如果有孩子在 拉卜楞寺 出家当僧侣,那将是整个家族的荣耀,有家境好的喇嘛,家里会给买汽车。
在这里,所有的撞色,都美得直击心灵。一位疾步前行中正在打手机的年轻喇嘛。逍遥公子发现他们每人都使用的是苹果手机,一问,原来苹果手机独家有藏文输入方式的功能,有的喇嘛不会普通话和英语,所以只有用苹果手机最方便。(网图)
望着裹着红袍的喇嘛和金灿灿的庙宇,逍遥公子想起仓央嘉措的那首诗:
那一夜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祈福,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这位拥有黄帽的上师,你知道吗?要想不走马观花,对于逍遥公子来说需要一位博学的上师,带他去拜访六大学院,走近信仰。
燃起柏朵、青稞,袅袅青烟,直冲云霄,空气中散发着浓郁的柏朵与五谷杂粮味道
别管是穿着民族服装的老妇,还是头发乱成野草般的孩童,他们都像这里的一块块拼图,随便站在哪个地方,就有种完美的契合感。
虔诚的藏民们一圈又一圈绕寺顺时针转过,须转够三圈,莫非来到神的世界,便有了真正的三生再世机缘?
他们每个人都神情庄重,有老人们手中还转着嘛呢小经轮,口中念念有词,在每个寺门的门柱、墙壁上还会用头叩拜。他们双手合十,边走边口中念颂着经文,眼神虔诚地向大寺内每一个佛堂施礼,根本无视周围,完全沉浸在一种虔诚而神圣的心境中。
每次逛寺庙,特别是在藏传寺庙里,逍遥公子很容易被这些虔诚的信仰的人所感染,虽然自己是无神论者,但总是能看到这些虔诚的人为了自己或者为了世界所祈福,那种信仰的力量的确是让人心生敬畏的。信仰也许不能带来身体上的健康,却能使心灵精神得到升华。这样的境界也许逍遥公子一辈子都不能到达。
规模最大的闻思学院
六大扎仓中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 印度 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
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有着“世界藏学府”的美誉。作为 甘肃 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藏传佛教寺庙,它也是当地喇嘛的最高学府,能够来此修行是喇嘛们的终极梦想。
在经堂的外面,依然可以听见经堂里面僧人们念经的声音,虽然逍遥公子听不懂所念的经文是什么意思,但在那种庄严而又严肃的场合中,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敬畏之情。
六大学院中规模最大的闻思学院(俗称大经堂),由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俄项宗哲创建于1714年( 清康 熙53年),是 拉卜楞寺 全体僧众集会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270多年来,大经堂以其丰富的宗教内涵和珍贵的文物价值,成为僧众、藏族人民至为崇拜、敬仰的地方。
藏传佛教,总有一种独特的迷人气质,建筑和绘画风格都是饱和度极高的浓烈色彩。在这里,就连一对紧闭着的大门都色彩艳丽,极具浓郁宗教、民族色彩。
庙宇之上的金色法器格外吸睛
寺内最高海拔——贡唐宝塔
远远地望见 拉卜楞寺 的标志建筑——金色的贡唐宝塔。
贡唐宝塔位于 拉卜楞寺 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 金塔 ,因塔内供有从 尼泊尔 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
现存的宝塔是在“”中被毁塔基上重 新建 造的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其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
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多米,塔呈菩提式,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 菩萨 ;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
若要俯瞰这神秘莫测的 拉卜楞寺 ,贡唐宝塔是不二之选,所有景象一览无遗。贡唐宝塔内有从佛祖出生地 尼泊尔 运来的无量光佛像,吸引了国内外许 多佛 教信徒到这里烧香拜佛,常年香火不断。
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
贡唐宝塔是寺内的居高点,爬上塔顶可以纵观整个寺院,但要注意,塔顶没有围栏。
身在塔瓶之畔,立于风中,居高而望,四下 里拉 卜愣寺的全貌尽现眼前。看那山脚下的大经堂大金瓦寺,那矗立的白塔,那密密匝匝的白色僧房,那层层叠叠的屋宇院落,忍不住赞叹,贡唐宝 塔下 的佛国拉卜愣,原来是这般气势。
哗哗的 夏河 水仿佛载着草原的梦想和希望,静静陪伴着喇嘛数百年间藏红色悠扬地吟唱。
拉卜楞寺 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学院之一,每年都有来自藏区各地的喇嘛,到这里求学深造,这里不乏很多从小修行的孩子,可不要小看真的些孩子,往往他们都具有极高的地位。
拉不楞寺对面龙山上的晒佛台,每个农历正月的毛兰姆法会中,正月十三为晒佛节。
耳畔传来大 夏河 水潺潺的声音和经筒吱呀呀的声响,风中弥漫着酥油的腥味和老人以及佛陀诵经祈福的飘渺,金灿灿的寺庙高大但不突兀,犹如塔上镌刻的 菩萨 金身雕像,温暖的庇佑着一方生灵。
逍遥公子一直觉得,以自己的身份,不论怎样,对 菩萨 都是一种不敬,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站在金殿外沿,趴在河堤的栏杆上,默默地注视着目及尽头的全部,然后,慢慢放空自己。
站在 拉卜楞寺 对面晒佛台所在的山坡上,有一种面朝佛海,心净神虔的感觉。眼前是一遍规模宏大的佛国建筑,脚下是一方郁郁葱葱的净土。
静坐怡神,青青的山坡上,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放眼远眺,心随佛净,仿佛红尘万欲皆随风飘散,心中惟有佛国净土。
山坡的另一侧,这里还住着人家,家门前的一大片草地上种满了黄色的小花,养了一只狗,一只猫。这样的生活看着也不禁让逍遥公子感叹。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逍遥公子很喜欢这栋简简单单的房子,眼前是盛开的花朵,身后是恢弘的 金塔 ,四周是朝圣的人群······
【独白】
佛的世界,自然神秘无比,作为凡夫俗子的人们,往往削尖脑袋往神圣的地方去钻,钻出啥名堂了吗?也许是一片茫然,也许是获得了些许的心灵安慰?跟着信徒转经的游客,大概怀着与逍遥公子差不多一样的心理吧:七分敬畏,三分好奇。
拉卜楞寺 是多彩的,红棕色或白色、黄色的墙,青色或黄色的瓦,金色或褐色的顶。色彩协调,质朴 大方 ,显得庄严神圣。
拉卜楞寺 是神圣的,透过浓浓的煨桑烟,久燃不灭的酥油灯,轮回不停的转经筒,磕长头不止的信徒,感受到这种生生不息的信仰魅力。
当看到喇嘛虔诚地诵经,藏民忘我地转经,以及经受着时间的打磨略显沧桑的庙宇,逍遥公子内心觉得无比的平静,对于深奥的密宗知之甚少,但庆幸的是,可以通过手中的笔描绘出心目中的藏传佛教,心中的 拉卜楞寺 ……
一座座佛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一尊尊佛像神态各异,满腹经纶;金色的贡唐宝塔熠熠生辉,素洁的僧舍小院默默无闻……这些特殊的建筑物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是虔诚的印记,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没有亲身去到这里,大抵是永远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浓厚得散布到每一丝空气的宗教氛围。即使对藏传佛教的不了解,也并不影响人们被这里震撼到的感觉。
到了这样的地方,即使任何一个无神论者,也会发出心灵震撼。面对一尊又一尊鎏金佛像,虔诚的低下往日高昂的头颅,对神灵肃然起敬,再三叩拜。
拉卜楞寺 是古老的,更是不朽的,它那永不衰竭的魅力,建筑之美、艺术之美、信仰之美,将永存于每一位信徒与游客心间!
转载自: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