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去哪玩】此道观能闻名于世,除了老子和丘处机的加持,还有三绝
前言
《道德经》里有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充满了美感和哲性。而提到道家,自然少不了道观,它是道教徒们修炼、传道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
在长春观,体验道家的无为与自然
最早的道观被称作“静室”,其结构就是一间或者数间茅屋,设在道民家。关于道观,古籍《释名》是这么解读的:“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
道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以仰望,故借观;观道,如同观察星象一样,深不可测,只能揣摩,观之,觉而明慧。道观之地,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后世亦解为某种处所。
在游历了大同纯阳宫、西宁北禅寺的土楼观之后,我来到了武汉长春观。后者是用于祭祀丘处机,故名“长春”。
在回望和总结了之前亲身体验道观的经历,以及综合网上查阅和了解到的信息,大体上的感受就是:
首先,道观坐落的位置都比较高。道家有星占和延年益寿的思想,道观的位置一般都在山上或有一定的高度,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传承夜观星象的传统。
纯阳宫相对较小,在大同古城没有山,自己也是有假山设计,看起来清新脱俗;土楼观依山而建,依附悬崖而建,山景结合,天人合一;长春观也一样,虽然居于闹市,却安静得很,道观位于双峰山南侧,可以一览武汉胜景。
其次,就是在“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等思想的影响下,道观相比寺庙,更讲究“观物”与“造物”,故而与自然的联系更紧密,建筑格局也更精致,更符合中国人一步一景的审美,从游览、观看建筑设计和摄影角度来说,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老子在此停留,丘处机选此修炼
传说道教的祖师爷老子曾经在这里停留,早在公元前3世纪这里就开始有道教建筑出现。元朝时,全真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丘处机来到这里修炼和传教,使它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为丘处机被称为长春真人,所以这里得名为长春观。
长春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太清殿、三皇殿、方丈堂等。当然,香火最旺的还是财神殿。
不过,看到方丈堂,很多人会不自觉的想到佛寺的方丈。事实上,这个方丈是有来历的。《庄子·天下篇》成玄英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
在道教中,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代天宣化,人天教主。道教方丈是精神领袖,大德者才配位。
长春观有闻名于世的“三绝”,那就是全国仅留一块的“天文图”、带有藏族风格及欧式风格的建筑、乾隆帝御赐“甘棠”石刻。
在观内建筑七真殿旁边,有一处功德祠,墙壁上镶嵌着一幅天文全景图,是著名道士立理安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据说全国只有三块天文图碑,一个在杭州玉皇山、一个在陕西,这两个都毁于历史中,只有这一块流传至今。
从建筑角度来说,长春观也是一枝独秀,这里是国内道教唯一的一个带有藏族风格及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它和许多寺庙道观不一样的地方,从装饰物就能看出一二,最明显的就是吉祥物大象。小狮子的设计,也很有趣,且与众不同。
乾隆帝御赐“甘棠”石刻位于道藏阁,这里的设计以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相结合,是全国唯一的欧式建筑为主体的道教建筑,其屋檐上用水泥“堆塑”而成的传统花饰,其工艺现已失传,堪为一绝。
如今,和红色条幅、豪车一起,让人觉得穿越感十足的同时,好像这里还挺与时俱进的。
长春观里还有很多小猫,我们随身带了吃的,问过小道士可以喂。小道士说他们的猫每天也是会喂猫粮的,估计正是有人喂养,这里的猫很粘人。
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祖师的丘处机,他身上有说不尽的故事和传说。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更是将他描述成一个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相比于这些趣闻轶事,我还是更喜欢丘处机写过的词:“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怎么看,他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呀!
【作者】韦宇教,行者,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媒体人,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独立摄影师,多个微信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搜狐自媒体,乐途超级灵感旅行家,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看点号、网易号等专栏作者,驴妈妈旅游达人。人生即遍路,心向远方,不问归程。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weiyujiao1985 微博:@韦宇教)
转载自:驴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