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派网络行业头条资讯

您身边的行业资讯

【年末去哪玩】普洱不只有茶香,在崇山峻岭中享几日清闲

Posted By 澜派网络 | 2019-11-13 10:49:08 | Sports, Mountain, Bike

前言

 

在亚热带雨林之中感受大自然的新奇

提到云南普洱,想到的总是那一杯香气扑鼻的普洱茶。这次的普洱之行后,我却发现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远不止一杯茶那么简单。

行程的首站便是号称“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的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在这里的四天三晚可谓惊吓不断,惊喜也不断。在游云南APP上预定好了普洱太阳河一站式森林旅游目的地所有的酒店和门票,入住和游玩都异常顺利。

 

 

你能想象居住在亚热带雨林中,四周都被比你年长太多的树木所包围么?你能想象时不时会有野生板栗掉落在屋前,小松鼠半夜在你房顶跑来跑去,甚至会有野鹿来敲你门么?你能想象,可以坐在阳台上,一边听着虫鸣,一边欣赏着满天繁星和漂亮的银河么?入住过许多类似的树屋,有如此新奇体验的,小熊猫庄园森林酒店是第一次。

都说普洱有三宝,很多人都只知道普洱茶,却不知还有咖啡与石斛。在入住的房间里,很贴心的准备了咖啡一体机,对于我这个咖啡重度爱好者来说,再开心不过了。夕阳的余晖透过茂密的雨林洒在落地窗上,又偷偷地溜进屋里,慵懒的坐在沙发山,喝着咖啡,享受着只属于自然的午后。

 

来普洱,不去亲手采茶、炒茶等于没有来过这里。这里是普洱茶一名的由来,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普洱突出气候特点,这些造就了茶树生长的极佳的气候环境条件。其实,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普洱茶的历史,还可以去茶马古道景区和茶马古城旅游小镇上逛一逛。

普洱、咖啡、石斛,都是冲泡的材料,却很少有人吃过由他们制作成的普洱三宝宴。先不说味道,光是摆盘的色彩形态搭配,就足以让人胃口大开。圆盘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菜,上层是水果,所有的美食都以芭蕉叶为底,更加衬托出食材的色彩。菜品以烤肉和凉菜为主,虽然见不到普洱三宝的影子,但却能真真切切的品尝到他们的味道。一道晶莹剔透的啫喱冻,融合了石斛花和咖啡的味道,石斛花蒸蛋、石斛花鸡汤,不仅鲜美无比,而且还有增强抵抗力、治疗胃肠道疾病、降低血糖等功效。

 

 

被称为小熊猫庄园,小熊猫必然是这里当仁不让的明星。每个入住的客人除了可以获得一个小熊猫的玩偶,更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小熊猫,这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难以想象的,更多时候他们只是生存在动物园的笼子里。同行的胆大的小姐姐,不仅拿着竹叶、苹果喂小熊猫,甚至将苹果含在嘴上,与小熊猫来了个双目对视的亲密接触。

在太阳河森林公园的犀牛坪景区,不仅专门为小熊猫开辟了一片区域,更有蜂猴、仙鹤、黑熊、犀牛等动物的观赏区。与动物园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任何的玻璃、笼子遮挡,几乎是零距离的感受这些动物的一举一动。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猴子界的“树懒”——蜂猴。别看他一双圆溜溜水灵灵的大眼睛,整天缩成一个球,它可是唯一的有毒灵长类动物,全身可能都有毒液,以防天敌近身。

 

 

依靠着亚热带雨林这一天然资源,我们在太阳河森林公园感受了一把真正的飞越丛林,与它比起来,以往的只能称为树林穿越了吧?伴随着一声声尖叫,我们或在半空中飞翔,或在树木间攀爬,身上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所浸透,但新奇的体验却让我们欲罢不能。

如果你不太能接受刺激的空中作业,也可以跟着向导老师在雨林中穿行。一边穿行,一边学习着各种关于植物的知识。一路上,见血封喉树、含羞草、猪笼草、野生蘑菇……许多只是听说,未曾得见的植物都一睹真容。与此同时,我们还一边走一边采摘一些富含水分、颜色鲜艳的叶子和花朵,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植物砸染,顾名思义,利用植物本身的水分和颜色,通过砸的方式将它的形状印刻在布料上,从而形成花纹。在没有化学染料的古代,这样的植物砸染成为普洱这一带人们追求美的主要方式。将植物摆放在木板上,盖上一层白布,然后再用小锤轻轻将植物的轮廓、形状给砸出来,既要手上力道的把握,也要讲究花纹的摆放、形态,看似简单,真正上手做却非常不易。

在这里能体验到的民族特色除了砸染,还有绝版木刻。接触过许多种印刷的方式,绝版木刻还是第一次听说。仅用一块木板,进行多版雕刻,第一版印制以后,再进行第二版创作时,须毁去第一版形的部分,以此类推,最终完成多版套印。因最后一个颜色套印结束后,模板早已损坏不能再印刻,所以被称为“绝版木刻”。这对于经常接触雕版印刷的我来说,很是新奇。

 

 

在太阳河森林公园里的这几日,新奇的体验还有更多,生态的小火锅、森林中的野餐、特色长桌宴,夜观昆虫、星空……或许,这是我一生中,与大自然最亲密接触的几日。从每天起床,那种新奇和美妙的感受,时时刻刻都包围着你,伴随着你,直至你进入梦乡。

景迈山上,云海包围的古茶林与古村

从普洱市区到景迈山,虽然只有200多公里的车程,却需要坐5个小时的山路。也正是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使它成为北纬21度上现存最完整,也是面积最大的古老普洱茶核心产区。这里不仅有着1300多年的茶叶种植史,从元代以来,更是敬献给皇帝的贡品。如今的景迈山,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在普洱茶历史上的重要性。

对于不怎么爱喝茶的我来说,景迈山最吸引我的,除了满山的茶香,更有它那如仙境般的美景和居住于此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山岗上的翁基古村是一个原始而古朴的布朗族寨子,今晚我们也居住于村中的玉呢客栈。抵达时,正值日落时分,一下车便迫不及待地架好设备,去定格眼前的美好。

翁基古村整个布局坐北朝南。为了适应这里潮湿的气候,村子的建筑多以传统干栏式建筑为主。从半空中看去,屋顶如鱼鳞般层层叠叠,整个村子也像一条大鱼游荡在青山绿树之间。夕阳西下时,余晖正好斜射将这里的每个屋顶照亮,原本灰白的房顶都被染成了金黄,屋子也被镶上了金边。

 

 

其实,傍晚并不是翁基最美的时候,清晨才是它最仙的一面。由于气候潮湿,每天清晨,腾起的云雾总会将山谷给笼罩,而翁基古村由于地势较高,仿佛悬浮在云雾之上。尤其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山谷,整个云雾都被点燃,变成金黄色。从空中看去,远处的云海不断涌动,阳光毫不留情地将它穿透,近处绿树环绕的青山之中,隐约可见的村落早已被晨光所点亮,轮廓也清晰起来。在这里,可以看到不远处密林遮掩的山腰上,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等布朗族村寨星罗棋布地分布。

 

 

刚从日出云海的美景中缓过神来,我又真正走进了这座古村落。虽然无从知晓翁基是不是景迈山上最早的村寨,但它应该与普洱茶密不可分。在布朗族语言中,翁为水,基为住,翁基意为住在水边。的确,在古代没有供水系统,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景迈山1500米的海拔,山顶多为树木,会有泉水流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正是因为泉水的灌溉,才有了山上近3万亩的古茶树林。在这里,景迈山、古村、森林、古茶树林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整个村寨以寨门为界,依山而建的民居层次丰富,街巷如血管般连接着每家每户。在村寨的中心,有着一座不大的广场,这里是寨子的中心,所有的民居都围绕着它而建。此时,这里却停着一辆小卡车,上面摆满了新鲜的蔬菜,周围也围满了前来购买的村民。由于山路崎岖,离县城也较远,村民的一日三餐都靠着这早晨的流动卡车解决供给。

 

 

漫步在寨子之中,可以遇见光着脚采摘芭蕉叶的老奶奶,可以看到扛着扁担挑着水的妇女,也有刚刚睡醒一脸朦胧的幼童。在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古村落所特有的温馨与宁静,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了脚步。

在景迈山上,像翁基这样的古村还有很多。它们与景迈山、古茶树林一起,度过了千百年的时光。如今,他们也于茶树一样,依旧散发着浓厚的余香。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现代化的快节奏,在这里,只有鸟语、茶香和仿佛静止的时光。

老达保拉祜族村落里,酒香与乐声交融

提到云南普洱,想到的总是那一杯香气扑鼻的普洱茶。这次八天的普洱之行后,我却发现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远不止一杯茶那么简单。尤其当我踏上老达保村的土地,走进这个普洱西南深山中的神秘村寨,才知道,世间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有花有草、有酒有音乐的世外桃源。

在老达保村,我们所住的是村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拉祜族芦笙舞》传承人李石开的家中,其实大家更愿意亲切地喊他一声石开大叔。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开始走进老达保,走进拉祜族。

 

 

大叔并没有急于带我们走进村子,而是在他的楼下驻足。这里有一副用陀螺串联组合成的图案,像一只凶猛的老虎。石开大叔说,老虎在拉祜族的心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在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记载着拉祜族最初的起源:传说中拉祜族始祖扎迪、娜迪繁衍了许多的子孙后代,没有食物来源的他们只能上山打老虎,把虎肉烤来吃,才得以生存繁衍。于是,老虎也成为了拉祜族名称的由来。“拉”即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石开大叔的家坐落在山脚下,沿着山坡往上走,整个村落的样貌呈现在眼前。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差不多,拉祜族所居住的地方也多是山地,房子也多建造在山顶或者半山腰上。与苗族的吊脚楼差不多,他们的建筑多以桩上竹楼为主,也偶尔能看到落地式的茅屋。但与吊脚楼不同的是,他们的竹楼几乎都有一个露天的晒台,他们称为“掌倮”。这里是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洗衣晒被,也可以一家人睡在上面晒太阳,吃饭聊天。一座晒台,包含了古老的拉祜族的惬意、舒适、安静。

 

 

都说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在拉祜族,也流传着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的祖先是从葫芦里蹦出来的,颇有葫芦娃的味道。拉祜族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在当地,也流传着“说千来了说万来,打开葫芦人类来。”的俗语。如今,葫芦早已成为了拉祜族的图腾,不管是在房屋的屋顶,还是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都能看到葫芦的身影,甚至大人小孩的服饰上,也有葫芦的图腾。

其实,拉祜族的生活离不开葫芦。由于葫芦生长迅速,结果量多,早已成为拉祜族生活的必需品。在古代社会,葫芦不仅是很好的密封箱,在西南潮湿的气候里帮助他们保存种子、粮食,也可以将水、酒储存于葫芦中,外出干活或者远行的时候随身携带。与此同时,葫芦还可以制作成瓢、碗、勺,就连他们最有名的乐器芦笙,也是由葫芦制成。据说,在以前,拉祜男子出门,身上至少要带三个葫芦——一个装酒,一个装火药,一个是葫芦制成的芦笙。

 

 

在村子中转了一圈,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个可爱的拉祜族小孩纯真的笑容。对于他们而言,童年是在花园、果林中奔跑,在晒台上嬉戏打闹,在欢声笑语中唱着歌、跳着舞。的确,对于我们这些城里人来说,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村落中,真的如世外桃源般存在。

勐梭龙潭,佤族人的森林圣地

中国有两个佤族自治县,一个是云南临沧市的沧源县,另一个就是普洱市著名的南疆绿三角之一——西盟县。西盟地处阿佤山的深处,是个极具佤族特色的小山城,整座县城就是一个开放的景区。紧挨着县城的南侧有一潭圣水,叫作勐梭龙潭,是阿佤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

 

这几日,在普洱,看多了群山起伏,层峦叠嶂,突然遇到一汪清水,还是比较新鲜。绕着龙潭有一圈健身步道,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晨跑环境。

与江南的大河大湖相比,龙潭的风光并没有太多的特色,但它在佤族人心中的地位和它背后的故事却让人不禁后背发凉。

 

勐梭龙潭是佤族人心中的“神潭”,据说潭水能治百病。更有意思的是,水能喝,水中的鱼却不能吃。每天清晨佤族人都会来龙潭取水,但对于潭中的鱼则唯恐避之不及,因为龙潭的鱼碰不得,食之必死无疑。

最令人称奇并感到恐怖的是,秀丽的龙潭边林立着数以万计的牛头骷髅,为何佤族人会悬挂如此多的牛头于此?悬挂的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护还是另有所图?更有趣的是,在解放前,这里悬挂的都是人头,解放后才改为牛头替代。

这片牛头森林有着一个佤族的名字——龙摩爷,“龙”是森林,“摩爷”水牛头,意为挂牛头的森林圣地。相传是众神灵的聚集地。现代人很形象地把它称作是佤族传说中神灵的办公场所。

 

世代居住在阿佤山上的佤族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自古以牛为神圣吉祥物和崇拜图腾。每当佤族举行重大活动时,都会宰杀水牛,并把牛头保存在“龙摩爷”,渐渐地“龙摩爷”里的牛头越来越多。日积月累,这块圣地已供奉3000多具作为“牺牲”的牛头。

娜允古镇,660年土司制度的见证者

孟连是我们这次普洱之行的最后一站,孟连,是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如今的它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傣族古城——娜允古镇,为世界提供历史悠久、已经消亡的华夏傣族土司文化最真实的特殊见证,有“边地绿宝石”和“龙血树故乡”的美誉。

漫步娜允古镇可以看到很多傣族的建筑,许多民居中都种植有石斛、火龙果,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的人来说很是新奇。这里佛教盛行,不仅有三座非常有名的寺庙分别为上城佛教、中城佛教和下城佛教,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佛像。

 

 

 

从公元1289年起,娜允就是云南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之一,维系这一中心地位的,就是存在了长达660年的土司制度。当时傣王罕罢法在孟连建傣城——娜允,随后元朝朝廷在此设“木连路军民府”。直到1949年孟连解放,孟连的土司制度才告终。

漫漫历史长河,带走了无数的人和事,却留下了一段段关于土司的传说。而作为这些传说的核心,孟连宣抚司署在东南亚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至极的地方。这座土司府座北朝南,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云南最大的十八座土司府中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也是云南唯一的一座傣汉合璧的大型建筑群。

 

土司时代的等级制度十分鲜明,娜允被分为上、中、下三城。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居住的地方;下城则是下级官员居住的地方。宣抚司署是历代土司继位和理政的场所,自然位于上城的最高处。

在如今,其他傣族聚居区已经看不到完整的傣族古镇样貌,而娜允仍然保留着原来的轮廓和规模,成为了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傣族古城。

八天的普洱之行,彻底打开了我对这座飘满茶香的边境小城的认识。它有的不只是普洱茶的浓香,更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质朴的风土人情。

行程

D1:

扬州飞普洱——晚餐 森林小火锅

住 小熊猫庄园

 

D2:

丛林飞越——普洱三宝宴——犀牛坪——木刻画体验——夜观昆虫

住 小熊猫庄园

 

D3:

雨林探险——植物砸染,森林野餐,木刻画体验——普洱茶采摘——民族风情长桌宴

住 小熊猫庄园

 

D4:

茶马古道旅游小镇——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傣爱徕餐厅孔雀宴——景迈山——帕岩冷茶庄园

住 玉呢客栈

 

D5:

普洱古茶林——翁基古村——而落客栈——老达保

住 老达保客栈

 

D6:

老达保——西盟特色餐——勐梭龙潭——西盟佤王宴

住 西盟秘境佤寨稻田庄园

 

D7:

娜允古镇——宣抚司署——孟连特色餐——大金塔——孟连佤桑谷餐厅

住 玉升酒店

 

 

 

转载自:驴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