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祖庙—娲皇宫,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天下第一壁经群;中国第五大石窟—响堂山,中国第一刻
序
邯郸 是国度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 邯郸 为赵国都城, 魏县 为魏国都城; 汉代与 洛阳 、临淄、 南阳 、 成都 共享“五大都会”盛名。 邯郸 作为我国古代五 大名 都之一,不只在历史上占领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 邯郸 ”之名,最早呈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邯郸 地名之由来,现普通以《汉书·天文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 邯郸 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义是说, 邯郸 的地名源于 邯郸 山,在 邯郸 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止境,邯山至此而尽,因而得名邯单,由于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 阝)而成为 邯郸 。 邯郸 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 中国 地名文化的一个惯例。
【女娲文化】:
在 邯郸 涉县 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灭,抟土造人”的中央。娲皇宫因而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发明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结构奇巧,被称为 河北 古建筑十大奇迹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调查,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阅历代相继扩修,逐步构成今日范围。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 中国 佛教雕琢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开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 中国 云岗、 龙门 、 敦煌 、麦积山四 大名 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琢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
行程布置:
娲皇宫——华夏祖庙,全国祭祖圣地之一
娲皇宫景区简介:
娲皇宫景区是 涉县 娲皇宫管理处所属单位,位于 河北 涉县 索堡镇中皇山,距县城6公里。娲皇宫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中央,属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国度级景色名胜区、是 中国 最大的女娲祭奠地,被誉为“华夏祖庙”。
娲皇宫是 中国 最大的女娲庙,位于中皇山上。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来源于三皇乱世。三皇是天皇伏羲,人皇女娲,地皇神农。在三皇中,女娲排在第二,在三皇中居中,固此称为三皇。中皇山原名女娲山 。
娲皇宫景区座落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上,由入口区、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和补天谷五局部组成。娲皇宫自汉代创立神庙三楹,现存北齐石刻、唐代题记、宋代砖墙、明清建筑等古遗址,有林地、山谷、园林、水系等自然景观,其中,北齐摩崖石刻、主体建筑娲皇阁、女娲祭典为景区三大精华,分别以“天下第一壁经群”、“活楼吊庙”、“国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享誉国内外,是研讨我国根祖文化的重要基地。
北齐时期的石刻佛经
古建筑群中尤以北齐摩崖石刻经和石窟最为宝贵,为娲皇宫古迹之精华,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期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也是我国佛教早期典籍中弥足宝贵 的材料,关于研讨我国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书法镌刻演化历史有着严重意义和极高的研讨价值,经考证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女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和母亲,位居三皇五帝之首,传说她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造笙簧,为人类的群居、繁衍发明了条件,功德 “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和根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所承载的“造化自然、造福人民、博爱仁慈、 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曾经内化为中华民族巨大民族品性,支撑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衍不衰、傲立于世。
大宋天佑年间留下的到此一游
涉县 是女娲之都,相传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女娲曾在古中皇山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制笙造簧、通婚立仪、教民耕稼,缔造了中华民族追求正义、追求 战争 、追求幸 福的千古神话。古中皇山上的娲皇宫作为承载女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奉祀始祖女娲圣地,是我国范围最大、时间最早的祀奉女娲古建筑群,属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 位。
在茫茫 太行山 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奇绝山峰唤作“凤凰山”,此峰孤立于群山之间,形似屏风,色如蕴黛,古称“中皇山”。中皇山上有娲皇宫,也叫女娲山。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据传,上古时期的三皇之一的女娲氏,发源于此,故名。中皇山在清漳河左岸,位属距 河北 涉县 城10余公里的索堡镇。山上有一凿于崖壁上的石碑,碑上字迹可辨:古中皇山。石碑凿制时间听说为北齐,与相邻的摩崖刻经同时。
各组建筑规划均依山就势,别出心裁,涵摄了山川之钟秀与古建之精髓,其主体建筑位于峭壁之上,悬空而置,被称为 河北 省古代建筑十大奇迹之一,自古就有 “蓬壶仙境”之佳誉。整个古建筑群中主体建筑三阁楼紧傍悬崖,以9根绳索将楼系于崖壁,游客盈楼时,楼体晃动,铁索啷啷作响,素有“活楼”、“吊庙”之美 称。
娲皇宫景区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古建组成。各组建筑均依山就势、参差有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朝元宫: 始建于 清康 熙四十一年,正殿为大乘殿,主要供奉佛教四大 菩萨 ;
停骖宫:始建于 清康 熙六年,正殿为歇马店,是山下古建群中供奉女娲的主殿,另辟有“北齐石刻 展现”;
广生宫:始建于元末明初,正殿子孙殿供奉有广生圣母等九位崇高,为民间求子的场所;
娲皇宫:始建于汉代,是供奉始祖女娲的主体建筑,位于中皇山主峰之上,梳妆楼、迎爽楼分列两侧,钟楼、鼓楼南北对峙,北齐摩崖刻经、北齐石窟、石造像可与崖壁,古往今来为朝圣之地;
涉县 娲皇宫是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修建于公元6世纪。迄今已有1400多年地 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
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立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范围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后经过历朝代修建,范围不时扩展。。另据《 涉县 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城(今 邯郸 市 临漳 县,内有铜雀台)为都城,以晋阳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城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
由于群山叠翠,景色秀丽的中皇山(女娲山),是高洋皇帝往复北齐都城邺城与晋阳的必经之地,加之高洋皇帝生性朴素,又爱 大兴 土木,特别喜欢刻经雕像,所以就选择凤凰山兴建了娲皇宫。 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范围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
在绝壁上目击了摩崖石刻《法华经》、《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说盂兰盆经》等十部佛教经典,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响堂山石窟——中国五大石窟之一
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坐落在 河北 省最南端的 邯郸 市 峰峰矿区 。响堂山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时期(公元500-577年)。以后,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石窟均营凿在山清水秀、环境漂亮的鼓山最优质的石岩中。石窟幽静,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响堂山石窟分南北两处,俗称南北响堂寺石窟。两寺相距15公里,两处响堂石窟均始建于北齐。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 西北 ,鼓 山南 麓,滏阳 河北 岸。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如今开放的是北响堂山石窟,这里引见的也主要是北响堂山石窟。
北响堂石窟位于鼓山山腰,开凿在峻峭的崖壁上,山下有常乐寺、如来佛立像和宋塔及宋至民国年间的石碑、造像。山上现存石窟9座,其中范围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装饰最华美的是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洞中有整个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正面龛本尊是释迦牟尼坐像,外型匀称,严肃敦厚,为响堂石窟中最大的造像。其背浮雕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交叉其间,雕琢精巧,装饰华美,为北齐高超艺术的代表。该像也代表了皇帝的化身,高欢即葬于此洞高处一佛龛中。该佛像虽经上千年的风雨腐蚀,依然光亮如新。此外,塔柱上部与窟壁共设16个华美列龛,充沛展现了北齐时期高超的雕琢艺术。
依据史料记载,高欢和魏晋十六国的其它君主一样,采用的是虚葬制。忠诚于佛教的高欢把本人葬在了离邺城不远的鼓山响堂山石窟中,而“漳水之西”的义平陵(今 河北 邯郸 临漳 县西南)则是高氏的衣冠冢。后人皆云:北齐高氏,佞佛崇佛而亡天下。据考证,在北响堂大佛洞顶一佛龛后有一洞穴即为高欢的真身掩埋地。
迄今,在响堂山仍保存有数十部石刻经文,遍及在洞窟内外、佛像上下。北响堂刻经洞唐邕书写的《维摩诘经》四部,创始了 中国 在石壁上大范围镌刻佛阅历史,唐邕也被称之为 中国 刻经第一人,其刻经艺术和历史价值上可与王羲之《兰亭序》齐名。同时,南响堂山华严洞右壁和前壁雕琢有北齐的《 大方 广佛华严经》,由东晋佛驮跋陀罗翻译,笔势遒健亦是宝贵的书法艺术精品。
刻经洞的内外壁刻满了佛经经文,旁有北齐天统四年(568年)至 武平 三年(572年)唐邕书写的《维摩诘经》四部,碑文隶书,笔锋尖锐,刚毅挺拔。在石壁上大范围镌刻佛经在 中国 最早始于北响堂山石窟,“眷言法宝,是所归依”,创始这一历史的唐邕亦被举为刻经第一人。
中国 的四大石窟“ 敦煌 —莫高窟”、“ 大同 —云冈石窟”、“ 洛阳 — 龙门石窟 ”、“ 天水 —麦积山石窟”已出名遐迩,而集整整一个朝代的精华,代表皇家意志将佛教石窟艺术与帝王形象及陵寝相分离的 中国 第五大石窟——响堂山石窟则不为人所知晓,埋没在历史的长河和现代的尘埃中。
北齐,一个由鲜卑族树立起来的王朝。北魏永熙三年(534),政权团结,高欢推立孝静帝为傀儡,迁都于邺,是为东魏。 武定 八年(550),孝静帝禅位于高欢次子高洋,树立了北齐政权。
响堂山石窟开凿于北齐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 中国 历史上北齐整整一个朝代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现存石窟30余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4300多尊。当时北齐的高洋皇帝建都于邺城(现 临漳 ),又立 太原 为陪都,所以经常要经过响堂山这个必经之地,因高洋皇帝喜欢这里的山青水秀,更崇尚佛教,于是便在此广建宫苑,凿窟建寺,开凿了皇家范围的响堂山石窟群,以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对此地多有增扩和修营,成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石窟之一。
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学术界将响堂山的雕塑艺术誉称为北齐造像形式。响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琢,美观 大方 ,其雕艺承前启后,是 中国 石窟艺术开展史上从 大同 云冈到 洛阳 龙门 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研讨 中国 佛教、建筑、雕琢、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喜欢历史文化古迹、石窟艺术、书法艺术的喜好者可前往深度游,绝对值得一看。
转载自:马蜂窝